点赞
收藏
评论
当前位置: 首页 / 国内 / 正文

电商拆墙:阿里京东一笑泯恩仇

配图来自canva可画

伴随着淘宝、天猫接入京东物流,京东接入菜鸟驿站和支付宝……一场席卷互联网的“拆墙”运动,正在迅速蔓延开来。

从目前的趋势来看,未来更多平台相互开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。单单从平台角度来说,“拆墙”意味着过去“小院高墙”的模式,在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中已经难以为继,想要破局唯有开放这一条路可走了。

阿里、京东终于“连上”了

就在今年双十一之前,京东物流突然官宣与淘天集团达成合作,并表示双方对接系统已经完成。随后,京东正式接入支付宝支付,此举预示着双方彻底打开了彼此的围墙,完成了两家电商平台的互联互通,这对于两家电商平台而言意义重大。

首先,京东与阿里的相互联通,能有效优化、丰富自有平台的供应链体系,为平台用户提供更丰富的选择。作为国内电商的“泰山北斗”,过去十多年的时间,京东与阿里一直斗得不可开交,从平台内的商家、品类抢夺,再蔓延到外部的物流、支付,甚至云上的全面竞争,这种竞争关系也让双方的关系,看起来有点“剑拔弩张”。

事实上,很久之前双方也曾有不错的合作关系。比如京东早期也使用的是支付宝支付,但从2011年开始,京东就停止使用支付宝作为支付工具了,当时京东给出的理由是,支付宝的费率太高不划算,另外京东一贯是货到付款,使用支付宝的地方并不多。但随后京东就开始做起了京东支付,开始独立运营自己的电商支付业务了。而借助菜鸟网络,淘系电商与顺丰、通达系的几家菜鸟股东,形成了长久绑定关系,物流订单几乎只与这几家公司合作,自营的京东物流自始至终也没能从中分一杯羹。

双方的这种关系,让深度使用两平台的用户,平添了很多烦恼。比如,使用支付宝的不能在京东进行购物,而在淘宝购物的又不能用京东物流运输。如今随着双方的握手言和,这种基于平台间“竞争”带来的不便,也将烟消云散。不论是淘宝的用户还是京东的用户,都能够用上两个平台最优质的服务了。

其次,京东与阿里的互联互通,也将加速整个电商平台的数据流通,有利于促进平台间的信息平权,减小跨平台的信息差“套利”。过去京东也好、淘宝也罢,之所以彼此隔绝对方的线上平台,核心还是为了避免自己的用户数据泄露,避免核心用户被对方抢走,这也让跨平台的第三方商家有了“可乘之机”,他们利用跨平台的信息差,实现跨平台价格“套利”。

随着京东与淘宝的数据打通,两者之间的数据信息愈发透明,跨平台的信息差套利空间越来越小,用户、商家跨平台的交易成本大大缩小,可以进一步促使平台将核心目标,放在优化商品供应上来,大大减小平台恶性竞争带来的不必要内耗。

互联互通已是大势所趋

实际上,从外部视角来看,京东与阿里的互联互通也是大势所趋,两家在这个时候“握手言和”也是形势所迫。

首先,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平台迅速攻占电商头部位置,以得物、唯品会等为代表的垂类平台持续抢占细分市场份额,这都对京东和淘系电商造成了很大影响。

据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显示,京东营收2914亿元,净利润为126亿元;阿里营收2432亿元,净利润242.69亿元;拼多多营收为971亿元,净利润320亿元。尽管从绝对营收来看,拼多多还没有赶上阿里和京东,但拼多多的净利润接近前两者之和;而且它的营收增速高达86%,而前者的增速仅有不到5%,长期以往两者被拼多多赶超几乎毫无悬念。但更大的挑战是在业务层面,无论是家用电器还是服装百货,亦或是大牌商家,拼多多几乎在每一个层面上,都在挑战着京东和阿里淘系电商的基本盘。

除了头部电商宝座难保之外,在细分领域,以得物等为代表的细分垂直电商平台,也在异军突起。据业内人士估算,目前得物的商家数量或已经达到6000家,得物整体GMV在2000亿左右,但它的整体退货率仅有5%,比淘宝、抖音等平台都还低,这类平台在00后等年轻用户群体中颇受欢迎,这些平台的崛起,也在对阿里和京东的电商盘子产生不利影响。

其次,以抖音、快手等为首的短视频电商平台,也在持续蚕食着京东和阿里的电商盘子。据市场消息称,抖音的日活跃用户数目前已超过8亿,是仅次于微信的全民级应用;抖音电商2023年的GMV超过2.2万亿元,增幅接近40%;数据显示,2023年,抖音货架场景业务高速增长,商城GMV同比增长277%。与之相类似的快手,虽然没有抖音的GMV体量大,但GMV的体量也已超过万亿,两者加起来其对应的规模可想而知,而且这个增长还在持续。

在增长越来越慢的背景下,最吸引用户注意力的短视频平台,仍在继续虹吸着京东、阿里宝贵的注意力资源,继续“抽血”平台销量,这必然导致其平台销售进一步承压。

另外,作为前几年反垄断的一个重要任务,经过了两三年的持续“破冰”,各大互联网平台的互联互通条件已经成熟,互联互通符合监管要求,也符合平台寻求增长的需求,更符合用户提升购物体验的要求。如此三方共赢之下,开放门户也就顺理成章了。

电商内卷时代要终结了?

从“圈地自循环”走向“开放包容”,中国互联网企业走了十几年的时间。在“水深鱼大”的大江大河时代,各路互联网公司都曾充分施展身手,试图在足够多的领域建立触角,形成自我内循环,曾经这一招屡试不爽。

但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的见顶,各家互联网企业在存量竞争中,杀得人困马乏、伤痕累累(亏损)之后,终于明白低效内卷的方式,早已经不合时宜,终结不仅是自身需要,也是全市场的共识。那么,面对这场180度的大转变,是否意味着电商内卷要终结了?

首先,从合作双方的情形来看,合作之后的利大于弊。业内人士认为,随着多元支付方式的普及,通过“自留地”方式,来维持用户粘性的价值已经不大。在现在的情况下,平台更重要的事情是,尽可能多地提升平台用户使用频率,增加用户活跃度。在这一战略目标下,任何妨碍用户使用的过时策略,都应该摒弃掉。

对平台来说,物流和支付属于产业服务业务,对于主营业务的影响有限,双方互联互通利大于弊。换言之,在彼此建立了自己的物流、支付体系之后,相互连通是补充而不是威胁。比如,在电商内卷的背景下,大部分商家不会冒着风险增加物流成本,但对于淘系内客单价较高的家电家居商家来说,京东物流也不失为除了顺丰之外的另一个选择;而菜鸟广泛的物流站点,与京东物流密集的物流人员结合,可以极大释放彼此的潜能,最大化地提升行业运输效率,增加彼此的效益。

其次,从行业来看,电商平台的竞争仍然没有结束,围绕商品质量、价格、服务的竞争仍然会持续下去。在行业性的“解禁”之后,在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的新背景下,如何发展更好,将成为接下来的行业主题,显然在这个评判中用户体验成了关键。比如,在双方合作之后,一些用户在社交平台上担心,京东物流的品质是否会因此下降,类似的担心肯定也适用于其他平台。

在物流、支付等基础性工具一样的情况下,电商平台的核心注意力,自然是回归到优化供应品类,寻求差异化以及追求效益的基础上,过去单纯靠“低价”打打杀杀的做法,肯定不再适合接下来互联网的发展了。

在此背景下,互联网平台的新任务,或许会回归到最初的卷“品质”、卷服务、卷性价比上,又回到了良性互动的新时代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,不是内卷结束了,而是卷的方式变了。


该文章系用户自行发布,若有版权纠纷请联系上善公司下架与删除。
  • 全部评论

正在加载…

加载更多

没有更多了

深度解析上市公司财经

福建上善控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3000191号-2 © feiyang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:0591-856677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