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配图来自Canva)
2020年由于疫情的蔓延,在线旅游行业堪称全球压力最大的领域之一,遭遇了史上最大重创。然而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,国内旅游业开始复苏,各大旅游企业纷纷发出Q2财报,宣告业绩回暖。而此时,作为行业领头羊的携程Q2财报却迟迟未见,引发业界深思。
前几天,携程终于发布了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,交出了疫情好转后的成绩单。
国内旅游寒冬已过
虽然二季度较之前的业绩还是黯然失色,然而对比公司一季度预计营收23.72亿元的业绩指引,携程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。据财报显示,携程第二季度的净营业收入为32亿元,同比下滑64%,环比下滑33%。
而归属于携程集团股东的净亏损为4.76亿元人民币,上个季度净亏损为54亿元,环比收窄91.19%。营收和净利两项业绩指标均好于市场预期。
在第二季度,携程各业务线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回暖。从具体业务来看,住宿预订以及商旅管理两大业务为携程的业绩复苏立下头功。
2020年第二季度的住宿预订收入为 13亿元,较上一季度增加9%;而第二季度的公司差旅收入为1.62亿元,比上一季度增长29%。这也是由于国内市场的逐渐开放,消费者的国内游也越来越自在。
随着跨省游的有序恢复,携程的国内机票预订实现同比正增长,远快于国内旅客运输量同比下降15%-20%的水平。而进入暑期以来,携程平台短途出行预订如酒店、景点门票、租车等订单量同比增长20%以上。
值得注意的是,携程第二季度延续了第一季度在开支方面的减缩,第二季度研发费用与销售费用分别同比下降31.8%和68.6%。除此以外,在一季度携程12亿的坏账准备结束后,二季度携程的管理费用已经恢复正常,同比下降36.7%。
由此可见,在疫情的重创下,携程也在不断节省成本,用来稳住自身的建设。而携程此次获得盈利主要归功于国内旅游市场的复苏,因为它极大地抵消了由于国际业务急剧下降所造成的损失。
国外旅游仍是痛点
与国内业务复苏不同的是,携程海外业务受到的影响非常明显。
众所周知,“全球化”是携程一直以来的重点布局,携程也在很早以前便提出了“全球化”5年规划,国际业务收入将占比总业务收入的50%。经过几年的发展,截止2019年携程的国际旅行领域已经占到了总营收的35%-40%。
但也正是由于在国际市场大规模布局,今年以来携程的海外市场受到了严重冲击。
疫情影响令旅游市场需求低迷,携程旗下机票搜索网站天巡的访客流量下跌了60%-70%,业务收入暴跌。随后,天巡宣布将进行至多20%,将近300人的裁员,并将整合其在英国的业务,关闭索菲亚和布达佩斯办公室。
除此以外,携程战略持股的另一家海外公司MakeMyTrip也由于疫情的原因,打乱了扭亏为盈的计划。
MakeMyTrip一直在试图走出亏损的危机,在去年10月份,MakeMyTrip创始人兼CEO Deep Karla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在三到四个季度之内,MakeMyTrip可以将亏损收窄至1000万美元之下,届时公司运营将接近收支平衡,此后可完全专注于公司增长计划。
然而根据MakeMyTrip发布的截至今年6月份的最新季度报显示,该季度内公司总收入为636万美元,同比跌幅高达95.5%。机票业务、酒店和打包业务、巴士业务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分别下降91.6%、98.4%、98.2%,遭遇了“灭顶”的重击,MakeMyTrip也开始了裁员计划。
由此可见,疫情在国外的反复,导致国外旅游市场一直难以回暖,也给布局海外市场的携程带来了巨大的影响。目前看来,虽然携程对国际市场长期看好,但短期内也不得不放缓国际化进程。
然而放缓并不代表放弃,在一个企业内忧外患的时候,就预示着它必须要求变自救了,当然,携程也一直在寻找另外的转机。
携程跨界,寻求补血
2020年对旅游从业者来说,主要目的就只有一个,那就是生存。
早在疫情伊始,携程的CEO梁建章,就cos各种古代人物开启了携程的副业-直播自救。在直播里,他cos成唐伯虎﹑苏东坡,甚至穿上了白娘子的衣服。他改编酒店版贯口相声、跳海草舞,瞬间吸引了许多用户的目光。
截至9月23日,以“BOSS直播”领衔的携程直播体系累计创造超过17亿元的交易额,观看人数超过1亿人次,复购2次以上的用户占比超过60%,新用户占比超过10%。
除了在国内实施以外,携程也将这一经验复制到海外市场,以求谋得海外市场的突破。在“Travel on”计划以及“携程App+Trip.com”两大平台共同发力下,通过“直播+预售”的形式,为境外高星酒店带货超1亿元,为亚太地区千家高星酒店带货超百万间。
如此看来,直播确实帮助携程开启了与用户互动、吸引新用户并使用户重燃旅行热情的新途径,给携程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增收,也让在线旅游平台开启了另类的营销方向。
此外,携程还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关系,将核心产品供应链接入京东,并凭借京东开放的用户流量实现自身业务增值,同时,京东在日常运营及精准营销方面,为携程旅行产品供应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。
在推动旅游业复苏的同时,靠多管齐下的方式,携程似乎也完整弥补了赛道竞争上的缺位,为携程持续加码。这也不免让人期待后疫情时代,OTA竞争又会掀起怎样的浪潮。
旅游W型反弹,携程能否持续跑赢
国内游是当前旅游振兴的主力军,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对今年下半年旅游经济运行预期来看,旅游市场将呈现W型的恢复增长态势,而“十一”有望迎来今年首个旅游高峰和消费黄金周,成为其中W型中最重要的一环。
据调查显示,截至9月中旬,国庆期间主要航线的预订量环比增长已超200%,火车票出票量出现明显增长,热门线路一票难求。各大平台也都开始积极备战,推出折扣优惠服务,可谓是行业恢复的一大表现。
为此,各家OTA行业也纷纷布局,携程启动“旅游会员日”大促活动,十大业务线最高立减可以超过1000元。同时,同程旅行也发布国庆10亿补贴计划,飞猪旅行宣布启动百亿补贴计划。
不难看出,为了国庆的旅游契机,各大平台不惜“赔本赚吆喝”,用大力补贴来换取更多的流量,虽然携程相比同程和飞猪来说占据的市场份额更大,但在薅羊毛面前,用户更青睐于补贴力度大的平台。
除此以外,携程的下半场还面临商誉减值的问题。虽然携程一直在进行大规模的扩张,但其商誉值一直平稳发展。但由于疫情的发生,导致旅游行业遭受重创,携程收购回来的旅游相关的资产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。
商誉减值并不可逆,而且会严重影响携程的声誉,进而影响之后携程的股价。另外商誉本身属于企业资产的一部分,减值相当于企业资产减少,从而影响携程下半年的业绩。在大环境不稳定的背景下,商誉问题也会成为携程埋下的隐患,让携程在未来竞争中受到阻碍。
据携程预计,今年第三季度运营利润可以达到12亿到13亿元人民币,环比实现大幅度盈利。目前看来,疫情的加速好转和暑期旅游的大幅度增加,加上多方面跨界的风口,想要实现此次的目标并不难。
然而如果想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,必须保持好国内持续发展的势头,在海外布局中投入更大的精力,除了跨界赋能以外,携程还要寻求更多的增长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