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赞
收藏
评论
当前位置: 首页 / 财经 / 正文

AI语音巨头鏖战语音芯片市场

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场景应用的加速落地,正在让AI语音热潮席卷整个国内市场。截止目前,AI语音技术应用已经遍布金融、能源等多个行业,尤其是在智能汽车、智能家居等新兴热门领域应用日益广泛。

在行业火热的背景下,国内市场中主打AI语音芯片产品的上游企业也因此受益。比如云知声、思必驰、出门问问等企业,就因此得到了长足发展。不过,在AI语音芯片企业快速崛起的同时,其面临的市场困境依旧未能得到解决,而在市场博弈升级的下半场,这些企业仍需要奋力突围。

9.jpg(配图来自Canva可画)

AI语音掀起新热潮

在AI行业发展的过程中,智能语音作为行业第一入口,其市场规模随着行业热度攀升不断高速增长。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,2019年国内AI语音市场规模达到121.7亿元,同比增长30%,2020年则达到了155亿元,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。

而在这种高速增长的背后,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。首先,下游消费级市场的火热,打开了智能语音市场需求的大门。

在目前的AI语音市场中,有着语音交互功能的智能音箱、智能翻译机、微软小冰、AI语音输入法等软硬件产品,以新潮的科技体验赢得了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,并且在市场中形成了新一轮的消费热潮。

其次,AI语音在医疗、教育、汽车等场景的广泛应用,也为行业的发展增添了极大的动力。例如在智能车载领域,搭载车载语音助手的车机产品,不仅能让用户行车更加便捷,还能提高汽车出行的安全性,这些应用场景的落地,都极大地拓宽了AI语音技术的应用场景。

最后,语音识别、语义理解、声纹识别等方面技术的进步,也是行业取得巨大突破的重要原因。以微软的语音识别技术为例,其采用的深度神经网络学习技术,能将语音识别准确性提升至81.5%,而百度语音助手识别准确率目前已经达到98%,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服务体验。在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下,国内AI语音市场的场景应用迅速普及。

语音芯片企业乘势崛起

随着国内AI语音市场爆发,布局AI语音芯片领域的云知声、思必驰、出门问问等上游企业,也在市场的推动下逐渐取得了长足发展。

比如在营收方面,AI语音芯片企业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目前冲击IPO的云知声,其主营业务营收从2017年的6114.04万元,增长至2019年的2.19亿元,年度复合增长率达到89.14%,其增势之迅猛由此可见一斑。而布局该领域的思必驰、出门问问,其营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。

而在AI语音企业营收增长的背后,与其在AI语音芯片领域的布局不无关系。例如自2013展开“云-端-芯”战略布局的云知声,其2019年的收入就主要来自于其发布的雪燕、海豚等芯片和软件产品。

主打“云+芯”布局的思必驰,也凭借其在AI语音芯片的布局,和海信、长虹、美的、阿里、北汽等企业达成了深度合作,这些合作都给思必驰的营收增长带来了诸多利好。

而AI语音企业之所以选择深入AI语音芯片领域,跟国内语音市场的形势变化有很大关系。一方面,BAT、小米、华为等企业,在智能家居领域掀起的价格战,使行业毛利率持续下滑,上游技术企业在该领域并没有明显优势,继续与巨头缠斗并不划算。

另一方面,近两年来智能汽车、智能音箱等市场的爆发,打开了AI语音芯片市场需求,这为AI语音企业拓展市场打开了突破口。比如,云知声发布的“雨燕”芯片,已经在搭载在格力、美的、海尔等众多家电企业的冰箱、电视等智能家电产品中了。

随着AI语音市场的长足发展,云知声、思必驰等企业深入AI语音芯片的布局优势,也日益凸显。

下半场仍旧危机四伏

在快速崛起的智能语音市场,云知声、思必驰、出门问问等AI语音企业,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但仍面临内忧外患。

在外部市场方面,持续深入AI技术研发的BAT、华为,正向AI语音行业的上游推进,使云之、思必驰面临的竞争形势愈发严峻。例如,目前阿里自研的FPGA语音芯片,已经在天猫精灵系列产品搭载,对AI语音企业在芯片市场造成极大的挤压。

其次,BAT、小米在智能音箱等硬件市场强大的竞争力,使AI语音企业在C端市场,受到了极大的冲击。比如云知声的智能语音交互产品业务,2017年营收占比达到了96.93%,而在BAT入场后,其C端市场的营收,直接在2020年跌至28.15%,巨头入场对其营收冲击之大可见一斑。

而在企业内部,AI语音企业还面临着AI行业普遍存在的亏损问题。比如已经发布招股书的云知声,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已经亏损7.9亿元,且目前亏损仍在扩大;出门问问CEO李志飞也表示,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,尚未实现盈利。

在众AI语音企业亏损的背后,与其高额的研发投入有很大关系。例如,在2017年、2018年、2019年,云知声投入的研发费用分别达到1亿元、1.53亿元、2.58亿元、0.92亿元,在同期营收中占比均超过100%。而深入芯片技术研发的出门问问,也为此付出了极高的成本。

如此高额的研发投入下,AI芯片企业的利润自然受到极大的挤压。这种情况下,AI语音企业就不得不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下半场,考虑如何突围的问题。

语音芯片企业如何突围?

从企业自身来看,融资、IPO都是AI语音企业缓解资金压力的方式。比如,目前云知声在上交所IPO已经进入审核阶段。在其IPO成功之后,云知声不仅能够获得新的筹资渠道,还能提升其自身的知名度。而获得谷歌、大众投资的出门问问,也获得了超过数亿元的资金。

随着这些企业获得新的资金来源,它们也会有更多的机会拓展市场,提升其在技术方面的竞争壁垒,从而在与BAT、华为等企业的交锋中,体现其独特的竞争力。

不过,对AI语音企业来说,融资、IPO只能为企业谋得更多生存时间,却并非真正的解局之道,AI语音企业想要真正突围,还是要从业务方面入手。

一方面,AI语音企业还需要深入芯片技术研发,拓展其AI语音芯片技术场景。比如云知声布局的智能汽车芯片领域,就拥有极大的增长潜力,通过发力汽车芯片领域,可以为其营收打开新的增长空间。此外,AI语音企业还要加强与下游企业的合作,将芯片产品和应用场景深度融合,以降低BAT对市场挤压带来的风险。

另一方面,智能语音企业还可以通过其AI语音技术的优势,以差异化竞争的方式争夺市场。比如云知声推出的嘀咕智能电话机器人,就避开了和BAT在音箱等产品的正面交锋,从而为其在C端市场的发展打开突破口。

由此可见,在未来的智能语音市场中,云知声、思必驰等企业,仍有市场突围的机会。但在强敌林立的AI语音市场中,思必驰、出门问问等AI语音企业,还是要把技术作为核心战略不断加厚行业壁垒,才能在国内语音市场占据一席之地。


该文章系用户自行发布,若有版权纠纷请联系上善公司下架与删除。
  • 全部评论

正在加载…

加载更多

没有更多了

深度解析上市公司财经

福建上善控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3000191号-2 © feiyang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:0591-85667788